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直相关部门: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精神,为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促进全市生态农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产业扶贫目标任务
通过大力培植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贫困村发展具有自身特色、能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扶贫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业”、村村有产业的扶贫主体新格局。2017年,努力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2个主导产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掌握一门以上的就业创业技能;努力实现村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合作组织,50%以上的贫困户都能参加专业合作社或合作组织;重点支持全市50—100个生态农业基地,帮助解决1000—2000个贫困人口劳动就业,其中:鄂城区600人,华容区600人,梁子湖区800人。
二、进一步推广农业产业扶贫模式
大力支持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土地、劳动力以入股、加入、打工等模式加入专业合作社或合作组织,实现利益分红,把“输血”变“造血”,贫困户变身合作社股东,增加归属感、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实惠,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特色种植模式,主推沼山胡柚、涂镇蓝莓、谢埠水稻等入股模式,稻鸭、稻虾共作模式,林果、花卉种植模式,“葡萄—草—鸡”生态养殖模式;猪—沼—菜(粮、果)立体种养模式,大棚辣椒—苋菜—丝瓜—香菜—西芹高效栽培模式,露地蔬菜、精细蔬菜种植模式等。特色养殖模式,大力发展青鱼、草鱼、鲢鱼、武昌鱼等常规水产养殖,积极发展鳝鱼、泥鳅、黄颡鱼、生态甲鱼、龙虾、螃蟹等特色水产养殖。按照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三区”规划,扶持贫困户从事一定规模的家禽、生猪等畜禽养殖业,主推养猪“150”模式、生态养鸡“553”模式、肉鸡“156”模式等。基地+农户土地入股+打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让贫困户带地入股,如:池湖模式、联和梁稻模式等。让贫困户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土地分“股金”,进园打工挣“薪金”。合作社+农户+打工模式,按照一村一品,每个贫困村选准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养殖)品种、统一收购销售,带动贫困农民致富。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通过举办胡柚节、蓝莓节、荷花节、红枫节、葡萄节、采菱节、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
三、进一步发挥生态农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作用
建设生态农业基地不仅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也是进一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重要载体。由于我市大多数贫困户因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营销市场,很难通过自身实力单独实现脱贫,需要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持模式,综合运用打工收入、土地入股分红、合作社收益分配等多种入股方式,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我市75个生态农业基地,已吸纳868个贫困人口就业,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2017年,力争全市100个生态农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总数达到2000人。
四、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各级政府和相关涉农部门要鼓励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给予优惠政策倾斜,在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问题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凡吸纳10个以上贫困户入股的专业合作社,农业部门将无偿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种养殖新技术等服务。
五、加强对生态农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政策支持
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生态农业基地实行政策倾斜,市、区、乡(镇)扶贫项目资金重点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口就业的生态农业基地倾斜。农商行小额贷款重点向在生态农业基地就业的贫困户倾斜。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重点向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生态农业基地倾斜:凡申报2017年度农业以奖代补资金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前提条件是必须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对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0人稳定就业的生态农业基地,给予每个基地2万元资金补助;对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人以上稳定就业的生态农业基地,给予每个基地5万元资金补助。对省、市级贫困村2017年新成立并吸纳10户贫困户加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每个2万元资金补助。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区给予奖励。
以上奖补政策落实由乡(镇)政府申报,区农业、扶贫部门审核盖章,区人民政府认定,上报市扶贫办、市农委备案,资金由区政府在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
六、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督查考核
在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区、乡(镇)、村要大力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市农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相关科室组成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专班具体抓,定期对各区农(林)业局和各贫困村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核查通报,重点核查贫困村是否有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贫困村范围内生态农业基地是否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率、农业产业扶贫奖补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各区农(林)业局每周要向市农委上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工作进度。市扶贫办组织相关单位定期对全市各贫困村包保单位落实精准扶贫包保产业扶贫推进情况进行专题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鄂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6日